当前观察:人民大学原校长:百姓70%资产在房子上,莫劝,房价下来就能消费

2023-03-29 20:30:46 来源:光宇吐楼市 分享到:

老百姓之所以热衷于买房,其实很大原因在于一种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我认为最重要的还在于过去的这些年给大家形成了一种房价不断上涨买房就能赚钱的习惯,房子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都有数。

当人们的注意力都在房子上时,无论原因还是结果,就是老百姓已经与房子牢牢地捆绑在一起了。你越是在乎,它的价值也愈加彰显。加上过去投资渠道狭窄,除了买房还能买啥的观念之下,房子就成了我们的不可承受之重。


(资料图片)

如今都在呼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入市,尽管各种利好政策不断鼓励,但还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好在并没有鼓励炒房,而放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

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是对的,只是这种楼市复苏的速度可能会慢很多,我觉得这也是值得的,至少可以打破人们的传统认知,否则陷进去很难走出来。

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当前房地产的问题,不重蹈覆辙,探寻新的发展模式,是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的当务之急。

3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论坛上表示,房地产在民生、城市化进程、经济增长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

但同时它也认为,房地产的本质上是住宅,是消费品,百姓不应该用资产池里最重要的资产来进行投资。老百姓70%的资产在房地产上,这是不正确的。

70%这个数字听起来什么感觉?前不久住建部刚刚给出的数据是,居民财富60%在住房上,可以说房地产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60%还是70%,都足以说明我们的资产配置不健康,可能老百姓觉得70%都不止,有的甚至认为超过100%或更多。

因为如今一套房是怎么来的呢?可能是家庭几代人,然后再透支未来30年才拥有的这样一套房子,把未来都倾注到了一套房子上。大家的精力和心血都在房子里,你说房子对老百姓来说能不重要吗?

重要是重要,前边说到的60%或70%就意味着房子很重要,因为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可能就是满盘的损失。所以才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房地产不能出大问题。

但是过去的不正确,却要今天来偿还。

由于之前房子成了赚钱的工具,买房成了很多人发家致富的捷径。那会还没有房住不炒的说法,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到了全民炒房的地步,哪怕是刚需,他们也大都抱有炒房的心态。谁不希望自己的房子多涨点?

可这就是问题。当老百姓资产都绑在了房子上时,你说房价还能降吗?敢降吗?事实也证明,这么多年,哪有敢明着降价的啊!想想也可笑,房子是消费品,自然也是商品,可住也可以投资,为什么就只能涨不能降呢?

因为大家都绑在了一起,这条船只能向前划,明知未来可能会有困境,但就只能顾眼下了,这就导致如今的房地产陷入了尴尬境地。

既然房地产很重要,就绝不能允许房地产出大问题,而要确保其实现稳着陆、软着陆。既然房地产很重要,就绝对不能再犯过去的毛病,重走房地产老路,从而导致积重难返,愈发尴尬。

要我说,楼市回暖很重要,但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它的缓慢,反而在楼市冷静期,我们应该有你更多的反思,反思走过的路,反思犯过的错,这是为了走好今后的路。

其实,吴晓求就表示,政策的大幅度摇摆不利于产业的发展,把房地产金融化,买房子卖房子,说明我们的经济体系相对落后,没有给居民提供相对满意的金融产品,也让很多有刚需的人得不到满足。这也是我刚才说到的投资渠道狭窄问题。

吴晓求还特别强调,买房子带来巨大的问题,不要以为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一计算房地产市值有多少,其实那是虚假的财富。即所谓的纸面财富。

这些年我们沉浸在纸面财富中太深太投入,而忘了我们个人是实体中的人。当大家都把钱投到房地产上,那意味着没有钱干别的了。如果有钱的人都把钱投在房地产上,经济可能会出很大问题,不仅房价大幅上涨,租金及买房成本也已经让老百姓无力承受。

所以,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而且也在做补救措施,我们不可能会继续走过度依赖房地产的老路。

现阶段,扩大内需成为拉动经济恢复的关键点,而住房消费将是重要抓手。住房是最大的内需,也是最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是稳增长扩内需、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领域。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老百姓不是不想买房,而是真的买不起,买了房也就意味着不能干别的了,我们更应该把精力放在他们为什么不买房上。

吴晓求表示,有钱才能投资,如果连生活都不能保证,如何投资?或者有一点点钱也不会产生投资欲望。要把房价降下来,关键是要让老百姓有别处花钱的机会,如果不是60%都被捆在了房子上,不用劝,他们也会主动消费的。

我觉得这是非常有道理的,既要打破过去的观念,更要在如何让老百姓敢消费上下功夫。把房价降下来才是最大的实惠,开发商通过一定幅度的让利就能占得市场先机这也是有先例的。你们说老百姓真的不赞成降房价吗?如果老百姓还能有点余钱,他买什么不能拉动消费呢?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南方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